
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社会物流总额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5.4%。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14.2万亿元,占GDP的14.0%,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业扩容降本背后有哪些新的创新实践?
重庆某国际物流公司与铁路部门合作推出智能仓储预约系统,主要为陆海新通道提供国际班列服务。这使得客户不仅可以提前预订具体的列车日期、车次和地点,还可以查看整个列车运行等详细信息。
2024年3月,重庆海关、港口、船公司等部门调整思路,将货物提货点由上海改为重庆。出口产品将直接运输直接运往重庆当地口岸,完成报关报检。这不仅节省了货物转运时间,还节省了等待船期的集装箱储存成本。
同时推出“一码通”新方式,让进港船舶快速通关。进港的外国商船在报海关查验前,无需离岸抛锚。相反,当船舶停泊在河流中时,海关将通过虚拟的“电子围栏”自动识别进港外贸船舶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铁路货运也在加速发展。 c站重庆渝绥铁路专门定制了用于运输汽车的“笼车”。分上下两层,并配有专用加固设备。每列列车可容纳 7 至 12 节车厢,一个编组可容纳约 260 节车厢。不仅运输效率提高了,但运输量也增加了。
重庆是我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汽车产量达到193.8万辆,位居全国省份第三位。这些车辆大部分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日本西部国家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港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是通过铁路、公路、水运等方式向中西部地区出口货物的集散地。2024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预计将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接近700万标箱。 2025年上半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吞吐量1.11亿吨,比上年增长9.5%。货物吞吐量增长的背后,钦州港的货物监管和转运效率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024年9月,钦州港开始运行综合智能指挥控制系统,可以在线监控进港货物并实时出港。 “远程卫生检查”系统允许海关人员在不登上外贸船舶的情况下,利用船上专门检查设备发送的电子信息和数据,远程进行卫生检查和防疫检查。
智慧化、数字化、协同化管理对于提高物流效率至关重要。海关、港口、铁路等部门的信息数据如何整合互联?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运输公司联合铁科院开发实时内部和外部数据传输接口。通过与北部湾港口集团合作,您的问题可以在一两分钟内得到解决。除了在线数据集成之外,海运和铁路运单也正在被“合二为一”,形成“单证系统”模式。
某水果贸易公司每年从东南亚等国家进口数万吨水果。他们将新西部陆海通道的快速运输条件与现代生物保鲜技术相结合,将榴莲运输损失率从之前的40%左右降低到10%以下。
今年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各省(区、市)进出口总值达702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创历史新高。通过这条路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各类产品也从中国走向世界。全球各地的m也沿着这条路线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一家汽车进出口公司在汽车运输中考虑了大小车的拼箱运输方式,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当地铁路局还开发了两种新型集装箱,以减少货运过程中的损失。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创新实践只是近五年来我国打造的高效快捷物流体系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公路网和快件网,“四纵四横两网”优质国家航道达标率达70.4%,港口规模和能力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持续改进l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新技术的帮助至关重要。 “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物流”正在创造新模式、创造新价值。
中国采购物流联合会副会长胡大建表示,要加快物流组织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多式联运可能从目前的5%增加到7%或8%,铁路货运量可能从目前的9%增加到11%。申请国家物流基地后装配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0%以上。
“十四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持续扩大,五年增加约4万亿元。预计市场规模将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从“物流强国”转型的过程中对于“物流强国”来说,数字化、智能化是重塑物流行业传统运作逻辑、解决行业降本增效的核心诉求的关键。